近日,廣州創意周在廣州市圖書館成功舉行。活動由主題論壇、2021光華龍騰獎·廣東省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獎頒獎典禮、粵好禮設計獎、廣州禮物評選、廣州設計獎、廣州創意百強評選、設計助力國潮行動七大內容板塊組成,以引導數字思維賦能創新升級為目標,實現行業創新與升級。
本次活動以“數字賦能未來設計”為主題,產業與數字化技術相融合已經成為目前主要發展的方向和趨勢,互聯網、區塊鏈、
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5G、虛擬現實、云計算、
智能制造、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驅動數字創意與實體經濟融合滲透。讓數字與文化創意、內容生產緊密結合,令不同領域的產業得以跨界互聯,在改造傳統動能的同時提升煥發新動能,賦能未來設計行業。
大業設計代表出席會議現場,聽取各領域設計專家的獨特見解與演講,進行學習與交流。無論是品牌設計還是工業設計以及各領域設計,都不是單一發展與存在的,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與了解更多的知識為用戶帶來更全面的設計,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商業產品。
天河區協作辦公室黨組書記曾曉東先生、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會長胡啟志先生、國際體驗設計大會(IXDC)主席胡曉先生分別進行致辭。
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常務副會長周紅石帶來主題為《廣東設計生態的構建》的精彩演講。周會長向各位分享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在1991-2021年三十周年的歷程中,是如何推動工業設計生態構建的。伴隨著廣東制造業的興起,產業轉型升級、可持續發展、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逐漸成為社會進步的主旋律。周會長談到,早在2010年,省協會即提出構建粵港澳設計走廊的構想,與當今實施的大灣區大略不謀而合。而就在今年,工業設計職業資格正式納入工程系列職稱認定,工業設計人才評價體系完全與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制度接軌,廣東省在設計成果、企業設計創新能力、設計人才方面,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。設計文化的發展是我們民族創新的未來,是我們立足于世界設計之林的全新的一種自信,也是我們對未來的一種瞻望。
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副教授安娃帶來主題為《生活方式從語境到設計的對象》的精彩演講。她認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體驗是如何構成的?我們如何通過“設計”幫助社會過渡到更可持續的未來?基于體驗視角的生活方式,通過行為、關系、節奏、意義四要素的相關研究方法,不同學科、不同人群都對生活方式有著不同的理解。
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副教授劉毅帶來主題為《設計未來——設計新范式的思考與實踐》的精彩演講。在我們國家各個領域發展的同時,教育界也開始著重培養學生拓展思維,探索未來的世界。他提出,信息時代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?所謂信息不過是對不確定性的度量,其意義在于消除黑盒世界的不確定性。從用戶的體驗、價值、期望出發,通過構建場景、產品、行為角色,為用戶構建夢想。
格力電器用戶體驗設計主任賴元杰帶來主題為《數字化工廠賦能智能制作》的精彩演講。他談到數字化作為中國的發展戰略,就格力為例在2016年開始數字化轉型。格力將打造數字化工廠的全場景設計解決方案,結合3D可交互場景的虛擬工廠應運而生。
廣東美的
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設計總監佟瑛帶來主題為《數字化場景下的生態創新》的精彩演講。家電家具化是全球產業一大趨勢,他分享了烹飪場景的新變化、空氣與環境主題、臥室空氣體驗等例子,說明有更多的新場景,新品牌,依靠數據賦能不斷推陳出新。我們要嘗試運用設計的手段,來幫忙人們在那些重要的時刻擁有最佳的體驗。
最后,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助理張黎與大家分享了《為后人類時代而設計》。她提出,為什么需要后人類、什么是后人類、他者倫理又是什么、后人類設計有哪些可能四個問題。后人類設計是以機器為中心具身性交互,在自我之外的跨物種設計,設計利他主義是為后人類未來、為他者倫理。
·更多現場照片·